神道功德(六八)(1 / 1)

天道令林行韬看到四百年间的真相,本是阻拦林行韬,然而林行韬却从中察觉到一条清晰的线。

洪水与龙。

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。

挡在他眼前的水滴全部化为湿润的水汽从他的脸颊掠过。

为了知晓真相,他没有理由不停下,那么知晓真相后,他就没有理由停下了。

一边前进,他一边想,难怪在龙宫杀狮王时只有妙水真君这一尊天仙到场,看来是项钜的计谋。

他又想,卿卿太苦了。“不要因为别人对你好就对别人好”这句话是对大乐说的,分明也是对她说的。

他想……

他的身前出现了浩荡楼宇。

九重殿宇,万丈锦标,玉陛金阶上列着文武百官。而辉煌伞盖下,帝王龙袍滚动着朵朵祥光,祥光捧圣而照拂山川。

帝王从伞盖下走出,正是林行韬身为帝王的样子。只是因为没有修道,所以面庞是中年男人的模样。

纵使不再年轻,他依旧龙行虎步,一步踏至殿宇边的池旁。

他负手而立,天地悠悠,使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深重。

池内波光粼粼,鱼虾随光影而动。

过了一会儿,他从近侍手中抓了一把饲料,抛洒下去。

池中鱼虾顿时争相夺食。

帝王发出大笑声:“你们看,朝中之人便如此鱼此虾,不过池鲤之争。”

整个王朝都掌控在这位帝王的手下,一言定生死,所有人都是他手可一握的小鱼。

近侍皆躬身道:“只有陛下才是真龙天子,其他人再有能耐也不过鱼虾的小打小闹,他们能活着全是陛下的放纵与宠幸。”

帝王的笑声宛若雷霆,威镇寰宇。

然而在他大笑间,一尾黑色的锦鲤却出现在了他的头顶。

锦鲤困于池内,跳脱之后再看底下的人与世间——这天地何尝不是更大的池子。

不过池鱼之争。

林行韬从大笑的自己眼中看出了点难见的疲惫与茫然。

盛世基业,万万人之上,如此耀眼,但当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时,就会发现人的一生闪耀得太短。

史书留名者,短短一页。

林行韬跃过了帝王。

林行韬是特殊的。

他并没有一日端坐在那金光闪闪的皇座上,也未有一日居住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中,甚至未曾与百官商议天下大事。

他给大楚的四百年开了个头,然后接下来的权力与尊贵从他的指尖哗哗漏下。

他是前所未有的人皇和仙人。

[仙人成皇便是抛弃大道,不怪大道弃之;人皇欲成仙则有伤天和,十年内必有劫难。]

所以他走的,并不是帝王之道。

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。

跳过去!

他不只是人皇!

底下的人皇怔怔看着跃出池子的鲤鱼,惊道:“龙!”

岂是池中之物。

当林行韬落下时,所有的人皇景象全部消失了。

人,过。

——林行韬为人时,是人皇,是修道成仙的人皇。

喀拉啦。

无数骨骼摩擦的脆响在林行韬的脚下响起,一块块凸起的椎骨彻底浮出了洪水。

林行韬曾以为那是一条龙骨,而当他高高在上地回望时,他看到了一具庞大的真龙的骸骨。

他就站在距离最高处几步之遥的地方,看着。

来时的路上,有四重阻碍。

人、妖、神、仙。

人,人皇。

妖,妖帝。

神,邪神。

仙,天仙。

这些阻碍,林行韬全部登顶。

而且他走出了自己的道。

为人皇时修道,为妖帝时孽龙,为邪神时违神道,为天仙时走上天道。

他的脊柱开始微微地发疼。

他望着那条竖起来顶天立地的龙的骸骨说:“创造这个世界的,是一条龙。”

天地骤然陷入一片黑暗。

只有龙骨熠熠发光。

创世之龙,天道之躯。

......

最初只有一条龙。

这条龙遨游在宇宙中,不是能言语形容的庞大。

在无尽的黑暗中,这条龙忽然盘起了龙躯。

世界由此出现。

龙肉尽数落下,成为土地。

龙呼气为风,呵声为雨,由此天地间有一场大洪水。

洪水席卷天地,洗刷着荒芜的气息。

龙睁开眼,则天地光明。

黑暗尽去,阳光照耀下,世界开始孕育生命。

林行韬若有所悟,他转身,朝着天道尽头处走去,那里有一双启张的龙目,仿佛注视了他千万年。

随着他的走动,荒芜的世界逐渐生机勃勃。

最初的人类出现,并不是什么猩猩直立行走,他们从龙血中长出手脚,凝出全身,头上甚至有着小小的龙角。他们是龙的传人,体内流淌着灼热的龙血。

人族需水,于是龙吐涎成湖,人族依水而居。

——大河流域,适合农耕。林行韬不由想到了这个。

人族需要树木资源,于是创世之龙皮肉尽去,土是龙的肉、石是龙的骨、草木是龙的毛发。

龙躯缩小,落在地面上,日积月累之下成为了一片片起伏的山脉。

——龙脉。

最初的妖物出现,他们生来就有灵智,几乎全部拥有着部分龙的形态。比起人类,他们有着龙的形。

林行韬继续往前走,这是他的第二步。

人族从原始社会变为奴隶社会。

人、妖之间时有大战,但妖总是胜过人。

终于,一名弱小的人类拔下了自己的龙角,跪在了最高的山上。

人族有了第一位天子,他在龙脉结穴之处——泰山上昭告天下:人族有首,为龙,为天子。

天道权柄被他握在手中,他封那些死去的人和妖为朝廷之神,天下由此一定,妖物地位一落千丈,人族成为世界的主宰。

很快,天子封土建国,由此开始了封建。

看到这里,林行韬不免想起了地球华国的历史。

百年,千年,这是这个世界的历史。

地球上人们都说华夏上下五千年,悠久的历史从来都是华夏子民的骄傲。而历史是厚重的,当文明的轨迹、世界发展的痕迹全部展现在林行韬的眼前,林行韬也全然沉醉其中。

他只需伸出手,便能触碰人类第一名天子在告祭泰山时伸出的鲜血淋漓的龙角。

他能触碰到仰着头的人们眼里的光,混沌的眼中飞起千转飞光。

星辰在林行韬的指尖接连亮起。

第一个武者出现了,他取星辰之辉来耀四方,当他第一次用星力杀妖时,林行韬能触碰到他喉头饮下的热血。

第二条龙出现了。赤龙衔烛,灼热了每一个人的胸膛。

人族蓬勃发展,王朝建立、兴盛、衰落、灭亡,再有新的王朝。

无数的人钻研星象,给天上星辰命名,引得星辰之力入体,从而踏上星辰应命之路。

终于,有人时而凝望上天时而体察世间山水,冥思苦想间写下“观天之道”的句子。

最初的入道之法便出现了。

最初的修道者也出现了。

百年,千年。

第一位天仙大呼:“我辈修道,可近天道乎?”第一位天星降世大呼:“天星是否悬于天道之上!”第一位自行退位的皇帝大呼:“世俗权力可通天乎?”

然后消逝在历史长河中。

林行韬越走越快。

大概第七步的时候,他微微放缓步伐,只因前方有一个白发金服、见之神异的身影。

金服身影与姬舜有些相像,同样白发而赤足,只是更加长相更加成熟。

林行韬脱口而出:“神君?”

天生神祇,前洛江龙王,即在破观中维艰百年的神君。

林行韬注意到将尽的路,由此意识到他是天地间最后一条天生之龙。

而正因为这个原因,他似乎天生知晓着什么,望着人间的视线几分漠然,几分悲悯。

神君仿佛没看到林行韬一般,说道:“我生而为龙,当为洛江龙王,护佑人类最后之临朝。此后,人族当衰。”

一语而成,神君化为一条金须的白龙徜徉洛江之中。

而正是从这时开始,天地法则逐渐失去。

仙人们的境界逐渐降低,他们察觉到这个情况,慌乱中做出了随法则离开世界的决定。

林行韬随着龙身的游动往前走去。

临朝就这样过了几百年。

神君不言不语,始终庇护着一地百姓。

世间不再有仙人,连神祇也开始减少。

接着,虞不遮出生了。

他在这个世界的地位不言而喻。

他杀龙神,却在冥冥中掌握住了大道的碎片。

神君被杀,一点神明灵性逃至东陵郡的道观中,现在想来,他能活下来也有天生神祇天生合天道的关系。

由于洛水河无有龙王,所以前临皇帝封一白蛟为河伯,赐名姬舜。

临朝皇帝再也没有去泰山朝拜过神祇,洛河再也没有龙王。

天地正在一点点失去修道之路的上限。

这个世界本来不可能再有一条龙,不可能再有一朝,不可能再有一仙,甚至慢慢地,不可能再有人类。

林行韬安静地看着,这个世界演化了多久他便看了多久,他与天地同寿。

就在某一天,渊帝登基,而林行韬的耳边多了一个渺远的声音:“尔可有做到承诺之事?”

是神君的询问。

就像回到道观之中,林行韬说了横渠四句。

林行韬没有回答,神君却好像知道他要说什么,接着说道:“你可知这帘子上写了什么字?”说完朝林行韬递出了帘子。

那是破观里神像旁边悬挂的两条帘子。

林行韬做出了接过的动作。

时光在此时扭曲。

林行韬的手横压了过去与未来。

他的手指在帘子上划动,写下他记忆里的那副对联。

他写道:“凤彩拥出三尊地;龙势生成一洞天。”

一撇一捺,是熟悉的汉字。

当最后一笔写完时,林行韬轻轻颤抖起来,过了很久,他才大笑出声。

他想起了自己初见到这副对联时的情景。

[林行韬见到熟悉的汉字舒爽地回答他:

“凤彩拥出三尊地;

龙势生成一洞天。”

他忽然皱起了眉,总感觉有哪里不对。

而这时,泥塑的神像忽然闪了一道金光。]

经历了那么多,林行韬的字迹虽然没有多少变化,但里面蕴含的气势与精神却说有着很大的不同。

所以在破观里的那么多天,林行韬也曾教过卿卿他们这副对联的写法。

他竟一直没有发现——

那是他自己写的。

不是看到这个世界的文字居然也是汉字而熟悉,而是看到自己的字而感到熟悉。

也不是因为看到神像的金光而感到不对。

他曾想自己肯定不会因为“这是错觉”而忽略神像的金光,没想到他还是忽略了这副对联。

——成天道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都将在他的掌控之中,有因才有果还是有果才有因都将不再重要。

作者有话要说:因为写的时候在听《万神纪》,所以借鉴了两句歌词~(飞光、赤龙那边)

林行韬七步成对联。

这个伏笔我真的早就想好了233,等到现在了。

对联是真武大帝庙宇对联,地球上,真武大帝是盘古之子,任天帝,生有炎黄二帝。曾降世为伏羲,为龙身,为中华之祖龙。(又是龙)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