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0章 指导新人(1 / 1)

研究所的招待所不是很大。

只有简单的一层,大厅内摆着六七张桌子。

平常午饭时间也坐不满人。

食堂的饭菜也很丰盛,科研人员很少来招待所吃饭。

也就有一些招待的活动人才会比较多。

今天倒也有些例外。

六七张桌子也都坐满了人,非常热闹的样子。

都是大西北基地科研人员,目光时不时看向中间一张大圆桌。

流露出羡慕的眼神。

“什么时候才能像苏林院士那样,和几位老一辈的院士谈笑风生。”

“这恐怕是我们科研人最巅峰的时刻吧。”

“一辈子要是能有一次和苏林院士以及几位老院士同座吃饭的机会,我愿意奉献我余生,献给祖国伟大的科研事业。”

“你们啊,能为国家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,我就很知足了。”

说着,众人的目光还是落在苏林身上。

忍不住感慨。

那看似稚嫩的脸庞下,仿佛蕴含无穷智慧。

“几位老院士,以后我们家苏林就拜托你们了。”

“这孩子我是很了解的,只要给他机会,他一定会把握住。”

说着,苏长胜带着父爱的目光看向苏林。

“这孩子将来能有多大成就,就靠他自己了。”

“不求他能成为苏林国士一样的科研巨人。”

“只希望他能用自己所学,为祖国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。”

闻言,叶清远几人脸上都带着笑容,目光落在苏林的身上。

默默的点点头。

便没有多说什么。

一晚上下来,饭桌上的气氛还算是不错。

有了两次吃饭的经历,苏林父母也没开始那么拘谨。

渐渐和众人熟络起来。

晚饭过后苏林便将父母送回酒店。

明天上午的飞机就准备返回滨海市。

说是出来旅游,实际上还是为了来帝都看苏林一眼。

一到酒店大厅,苏林愣住了。

一道熟悉的身影矗立在面前。

脸上带的甜美的微笑。

来人不是别人,正是安言。

苏长胜看着前方的安言,还想上前打招呼。

一把就被妻子周梅给拉住。

“你上去干什么,跟我回房间。”

一听,苏长胜立马领悟,露出老父亲的微笑。

跟着妻子回房间。

只留下苏林,安言两人矗立在酒店大厅。

两人一动也不动,目光看着对方,

周围来来往往人群视线渐渐模糊。

彼此眼中只有对方。

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射进房间。

地面是杂乱的衣服。

安言大白一片,双眼正看着躺在身边的男人。

眼中带着爱意。

嘴上带着微笑。

这一刻的宁静,她感到无比幸福。

落在床单的阳光一点点升高,照射在床头。

苏林带着一丝疲惫睁开双眼。

一看就是昨晚工作量有点大。

“你醒了。”

见苏林醒来,安言有些害羞。

就像是一只小野猫一样,躲进被窝。

苏林露出一丝笑容。

同样钻进了被窝。

开始了两人的清晨运动。

一个小时过后,苏林手机收到父母的消息。

原来一大早,苏长胜夫妻便自己去了机场。

安言因为下午还有课的缘故,两人不得已先分开。

中午时分,苏林坐着保密局的车回到研究所。

门口的门卫已经换回原来的保安。

简单出示一下证件,便进入研究所。大西北基地一行人也商量好会议室集合,下午便回大西北。

一路上遇见不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。

纷纷投向目光看向苏林。

显然这般年纪出现在研究所内,也是不常见的事。

倒也也只是有些意外,并没有去问什么。

这时,不远处试验田传来一群研究人员的议论声。

“看来这次的三系杂交棉又要失败了。”

“这次有点可惜,明明前面几项数据已经非常完美。”

“哪成想,还是未能解决细胞质不育引起减产的瓶颈问题。”

“咱们国家杂交水稻处于世界顶尖水平,可是三系杂交棉一直未能有什么进展。”

“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三系杂交棉花,那个国家要是先一步突破瓶颈。”

“那将使得整个国家的棉花农业,引领全世界。”

“难,难,难,三个字还是难,估计未来五到十年才有可能解决。”

作为国家农业相关方面的海城研究所。

致力于提高国内农作物的产量。

研究所内更是拥有上百亩良田用于各种农作物研究。

就在苏林路过准备离开之时。

系统声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。

【系统】:“选择一,为国家农作物增产匹夫有责,查看一番田地中的棉花作物,奖励三系杂交棉花杂交方案。”

“选择二,放弃任务,分分钟将宿主变成杂交棉花。”

苏林嘴角忍不住抽动几下。

好吧,走到哪里都离不开系统迫使装逼的命运。

苏林默默的转身,进入人群之中。

蹲在田埂之上,仔细看着农田中的棉花。

周围研究员也就是看一眼苏林,也没多在意。

注意力纷纷回到眼前的棉花。

五分钟后,系统声音再次响起。

【系统】:“恭喜宿主完成观察棉花任务,奖励三系杂交棉方案。”

(备注:三系杂交棉花是采用不育系、恢复系和保持系进行杂交制种,致力于提高棉花的产量。)

这时,旁边一位看起来接近五十岁,带着一定草帽,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。

注意到苏林。

观看杂交棉的同时,余光撇了一眼身边的苏林。

对苏林年轻的外表有些好奇。

“年轻人你是新来我们研究所的吧。”中年男子笑道。

苏林笑着点了点头。

没有多说什么。

“年轻人不错。”

“能来我们研究所的一般都是十大名校毕业生。”

中年男子直起身子,拿起腰间的水杯。

喝口水,人不感慨。

“现在像你这样名校毕业生,专心搞研究的人本来就少。”

“进入农业方面搞研究的就更加少。”

“小伙子不错,以后好好在研究所学习。”

“有什么不懂的就来找我,我也算是研究所的大师兄。”

“刚才我看你盯着杂交棉看了半天,你对这方面感兴趣。”

中年男子的声音不是很大,但也引起周围十几名科研人员的注意力。

纷纷笑着靠过来。

“大师兄,又在培养新人咯,我们过去看看。”

“也就是大师兄,每次遇见新人都被热情的讲课。”

“这还不是担心新人不喜欢农业,转身就离开研究咯。”

“这年头能背朝天,脸朝地,整天待在田里面的科研人员太少了。”

“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新面孔,不得好好稳住。”

这时,有人一阵疑惑。

“咱们所里面最近有新人来嘛?”

ps:“就一更了”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