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世家之威胁!杨广怒意!(1 / 1)

大兴宫。

两仪殿内。

本在处理政事的杨广骤然抬头问话,仿佛是在对着面前的空气说话。

“鱼丘可在?”

话音一落。

殿内的阴影处陡然闪出一人。

此人黑衣黑袍,脸带着白色无脸面具,待行至阶陛前,方才单膝跪地默默见礼。

却是,并不说话。

“起来吧。”

“之前让你查的事如何了?”

杨广对此显然早已习惯,只是自顾自地问道。

无脸人似是哑巴,并未回答。

他只是伸手从怀中掏出一本奏章,双手恭敬奉。

这时,自有内侍前接过,而后呈给杨广。

令人惊奇的是。

在这整个过程中,大殿内的所有人竟然都未曾对此无脸人的出现感到意外。

显然,此无脸人乃是殿内常客。

奏章的页数并不算太多,杨广很快便看完,心中怒气顿起,拍案道。

“真不愧是昔年的八柱国家族。”

“竟然现在还有三百名这般精锐的部曲,真是其心可诛!”

奏章写的不是别的,正是自家那位外甥的调查结果。

原本杨广只是对李烨感到好奇,所以便随手让人去调查了一下。

却想不到,还真查到了大鱼。

三百名的精锐私兵部曲,说给就给了,那河阳郡公还真是宠溺这个独子啊。

还有那李烨也不一般。

由于存在户籍管理的疏漏,再加流民也不好调查,所以能查到的只是李烨在历城县的三年经历。

中规中矩,毫无亮点。

这是无脸人鱼丘给出的评价。

但是根据奏章所写。

自从李烨在东莱郡被来护儿认出之后,一切都变了。

先是不知从哪里招揽来了百名精锐骑士。

这也就罢了。

那些骑士也许只是自家那位二姐私下训练的。

在母子重逢之后,二姐一高兴也就给了自己的独子,全当保护。

关于这一点,杨广反倒不在意。

百名骑士而已,无伤大雅。

纵然再精锐又能精锐到哪里去?

那些世家大族哪一家不是僮仆数千?

就这还只是明面的呢。

真正让杨广在意的是李烨那突然表现出的天生神力和精湛武艺。

难道这也是位三年不鸣,一鸣惊人的主?

想了想,实在是想不通的杨广索性也就不想了。

他把奏章一合,吩咐道。

“李烨那边你多盯着一些,若有异常之处,记得向朕禀告。”

“好了,你退下吧。”

虽然弄不清楚原因,但也因此杨广对自家那位刚刚认祖归宗的外甥却是更加好奇了。

流落民间十六年,却是依旧是文武双全。

论心计城府,宛若一只小狐狸。

论勇武气力,甚至压了宇文成都这个“天下第一横勇无敌”。

真是奇哉怪也。

倒不知是哪路神仙教出了如此徒弟?

见无脸人鱼丘退下,杨广刚要提笔继续,却又叹了口气将手中毛笔放下。

此刻。

他已是无心再处理奏章。

这无脸人不是别人,正是大隋内外候官中的内候官。

如西周之‘士师’。

春秋战国之候正’。

汉之绣衣使者。

历朝历代都有着秘密谍报机构。

同样的。

大隋朝自然也不例外。

沿袭‘北魏’而来的候官便是此等存在。

这“候”字便取自斥候之意,行的是密探督查之事。

外候官负责在外替皇帝监察百官,内候官则是直属于皇帝的密探。

也正是如此。

杨广心中很明白这些情报的真实性。

世家可恨呐!

隐瞒民户,招揽门客,训练私兵部曲......

自魏晋以来,伴随着九品中正制和地方据邬堡自守的传统。

一个个世家门阀卷土重来,发展壮大。

他们一方面在朝堂渗透各处,以获得话语权。

另一方面,这些世家以一家一姓为根基,围绕着家族邬堡而居。

这与那割据势力又有何异?

无论是关中世家,还是关东士族都莫不如此。

而这,便是杨广最是痛恨的地方。

明明知道这些世家大族都是钻进大隋的身体里吸血,但他却依旧无可奈何。

无他。

为了政令通行,为了有人可用。

这些盘踞地方的世家大族没一个好惹的,那些邬堡被他们修建地高大坚实。

除非派大军,方才有可能攻下。

真要把这些人给逼急了,那大隋立马得乱。

更何况,他也确实不能把这些人真的赶尽杀绝。

虽然很难接受,但这就是事实。

因为,他总不可能真的去寻一帮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来当各级官员。

现实是那些能治国安民的重臣,大多都是世家出身。

没办法、

那些泥腿子连饭都吃不饱,又哪里来的功夫去读书?

这思绪一打开,便如泄闸之水,再也止不住。

杨广一想到这些年受的那么多委屈,心中就忍不住来气。

关中世家,关东士族。

这些人把持朝政,但凡他有一道真正紧要的政令,通过的时候那叫一个艰难。

可他要享乐之时,无论是造龙舟还是修建行宫之类的。

倒是没什么人劝阻。

原因也很简单。

他的政令是要动摇门阀根基,而他要享乐,这些人却有钱赚。

真真是无耻至极!

不过也快了。

这些年在关中世家和关东士族之间来回妥协的日子马就要到头了。

此次征伐高句丽可并非是他心血来潮。

一来,这高句丽确实很有威胁。

不同于突厥,吐谷浑这等游牧部族。

这高句丽国却是真正的农耕国家,它拥有着成长为一个北部帝国的基础。

而卧榻之策岂容他人酣睡?

至于二来嘛,就是他暗藏在水下的目的。

只要打仗,就会有军功。

更何况这次乃是灭国之战,这便意味着海量的军功。

若是他借机削弱世家在军中的实力,然后再提拔那些寒门乃至良家子。

那他手中的军权必然大增。

而军权大增,他就能借着到时候的大胜凯旋之势,犹如犁庭扫穴,强行推行真正的科举。

真正的唯才是举!

他要掘了这些世家大族的根!

春节看书天天乐,充100赠500VIP点券!

(活动时间:1月31日到2月15日)

。com首发最新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