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217节(1 / 1)

“前些天跟你打电话你人不在厂里。”

南雁奇怪,抬头看吴孝钢冲自己点头,的确有这回事。

“前几天,法国那边说想要归还一批曾经从国内掠夺去的文物。”

这话让南雁愣了下,“好事啊。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呀,这可真不像是他们会做出的事情。”

“是啊,太阳打西边出来了。”郑君低声嘟囔了一句,“不过这事没戏了。”

刚提出的事情转眼就没戏了。

南雁忽然间想到了一个可能性,“法国那边……”

“说是在教堂做祷告时,心脏病发。”

这次没有人采取急救。

这位法兰西的总统阁下,彻底离开了他的子民。

南雁怔怔的抓着话筒。

死亡与她十分接近,她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。

只是当这些经历了二战的强人倒下时,一切又都不一样了。

郑君说的没错,或许法国是看在戴高乐将军与国内友好关系的份上,做出了让步。

而当这位将军阁下去世,这种归还文物的让步或许也就成了一则曾经讨论过的新闻而已。

实际上,比起文物的归还,戴高乐去世对法国的政坛乃至欧洲政坛的影响更大一些。

二战后,欧洲最强势的领导人也莫过于这位将军阁下。

而他带领国家对抗美国的种种,所依托的是本人的人格魅力。

一旦他不复存在,法兰西政府还能否保持这般强势?

实际上现在的中国需要法国在那边当搅屎棍。

苏联在前面顶着,法兰西在那边捣乱。

而亚洲这边,则是在这冷战格局中猥琐苟发育。

但法兰西没了这个主心骨……国内政局怕不是都要折腾上一番,就甭指望它继续当这个搅屎棍了。

吴孝钢不知道这电话内容是什么,但看到厂长神色凝重,心情也十分的不安。

总觉得这人的指甲要是再锋利些,只怕都能把这电话线给掐断。

“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要跟你说。”

郑君的话让南雁回过神来,“什么?”

“美国那边要跟咱们建交,大概就是今年底明年初的事情。”

没有那闻名世界的丑闻,不需要成为第一个“主动”辞职的总统。

现在的总统班子,在第二任期间势必要推动中美建交的达成,把美国从越战的泥潭中给捞出来。

建交的事情,早有苗头,连任时就提出了这口号。

构建和谐的世界关系,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。

只不过太早的建交对他本人利益不够大,可不是得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,让自己即便退出最高政治舞台后,依旧能够活跃在政坛?

南雁有的时候迟钝,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保持着敏锐。

“那样也挺好,起码回头在两国贸易上能有更多的往来。”

南雁记得大学时代老师经常说这么一句话,“苏联人教我们工业化,美国人教我们标准化。”

实际上中美蜜月期间,的确是从美国那里学习诸多。

当然后来美国对我们的重拳出击,也不留丝毫的情面,不然怎么会有九十年代三大恨呢。

南雁很快就收回那些散落的思路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事情不能总看眼前,却也不能杞人忧天,让自己陷入思维迷雾。

“是啊,说不定你还能再见到老熟人呢。”郑君那边还要忙,毕竟这可是大事,牵扯诸多。

她就是觉得应该跟南雁说一声,问了下领导这才打了这通电话。

吴孝钢看着坐在那里怔怔出神的领导,他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,但知道其他工作不着急可以晚些时候再汇报。

现在,还是让领导一个人先静静。

她需要一些个人空间。

办公室里格外的安静,便是外面似乎都静悄悄了许多,连平日里那些匆忙的脚步声都消失不见。

南雁看向窗外,蝉鸣引发了阵阵夏日的躁动。

她头一次准点下班,带着小徒弟去抓知了猴。

“师傅,这个怎么吃呀?”

“热水里丢一把盐,烫死后,第二天在锅里放点油,可以煎着吃。”

老林子里有数不清的知了猴,南雁拿着手电筒,从树上抓下来丢到段莹莹的玻璃罐中去。

等两人走完这一趟,玻璃罐已经塞满了。

“装不下了。”段莹莹瞧着有点怕,主要是这玩意儿的眼睛感觉太死板,像死鱼眼。

就灯光下有些瘆得慌。

“明天再来,到时候拿个大点的罐子。”

段莹莹想了想,“多拿几个?”

她觉得师傅喜欢吃这个,可以多弄点。

让她吃个够。

“拿多了你扛不动。”

“哪有?”小徒弟很认真的解释,“我有天天跑步锻炼身体,很结实的。”

跑步锻炼。

南雁一直说要锻炼身体,加强革命本钱建设,但……

“明天咱们一起早起晨跑。”

“真的假的?”段莹莹不相信,“师傅你别回头有出差,又没了下文。”

南雁略心虚,她的确有出差的计划。

一旦出门,哪还顾得上锻炼身体什么的?

“等回头有时间,找仝师长他们请教,学一套简单的军体拳,我没事往后天天练拳。”

只要胳膊腿动起来,那就是运动。

段莹莹热烈的抱着南雁的胳膊,“我学了好几套了,师傅你要学哪一套?”

你这是老母猪带胸罩,一套套的在这等着我呢。

南雁回去后跟着小徒弟练拳法,她发现自己的笨拙之处。

有点同手同脚,反正就是手脚不可能同时听指挥。

“你别笑,严肃点认真点。”

段莹莹拿出小师傅的派头,很是认真地教了南雁最简单的一套。

饶是如此,忙活完这一场也是大汗淋漓。

风扇开到了最大档位,也没什么用处。

直到冲了澡,这才没那么汗津津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南雁早早起来,喊上小徒弟,端着那一海碗知了猴去工厂食堂。

她觉得人得有自知之明,比如说她就不合适下厨房。

还是让食堂大师傅帮忙给自己弄一下。

“这不是爬杈吗?小高你喜欢吃这个?”

厨房大师傅接过碗,“等下,我把这包子弄出来就给你处理。”

段莹莹垫着脚看后厨忙活。

化肥厂的食堂很大,毕竟在这里吃饭的可不是几十上百个人,而是两千多人。

早餐也十分丰富,不说油炸呗,但煎炒烹都有。

水煎包、蒸包蒸饺,大馒头,大包子十分齐全。

工厂这边工人年轻偏年轻,不少又都是下乡吃过苦头的,如今总算是能挣钱有了自主权,那自然不会亏待自己。

这些食堂做出来的花样都会被抢购一空。

当然某种意义上也证明,食堂的手艺十分过关。

不好吃的工人们也不稀罕啊。

平底锅里放了小半勺油,被热水烫死盐巴腌了一晚上的知了猴丢到锅里后,引起噼里啪啦的声音。

原本紧裹着的蝉蜕慢慢鼓了起来。

段莹莹吃过成品,还是头一次看到制作现场,瞪大了眼睛。

“要是喜欢吃这个,回头让我家小子丫头给你去抓,保证你吃的够够的。”

南雁笑了起来,“行呀。”

段莹莹扯了扯师傅的袖子,“您别偷懒,一天到晚也就这点时间能出去走动走动锻炼身体。”

食堂大师傅闻言恍然,他的确是想着让孩子跟南雁套近乎,回头等过几年,到了年龄好进厂里来上班。

倒是考虑不够周全。

“行行行,我也去,不偷懒行了吧小段师傅。”

被打趣了的段莹莹撅了噘嘴,扭过头去看平底锅里的知了猴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