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二十章 勘探(1 / 1)

朝廷北伐大获全胜。

公孙瓒和刘备败亡。

幽州、冀州两个大州回归朝廷的怀抱。

这个消息,早就已经席卷天下十三州。

尤其是当刘备带着公孙瓒的家眷,一路卖惨至豫州,那场面,真是催人泪下。

盘踞在豫州的陈王刘宠惶恐不安,甚至连刘备都不敢接见,就将他一脚踢到荆州。

仅仅是提供了一点盘缠,派人护送一段路途。

同为汉室宗亲,刘表接纳了刘备的投诚。

如今南方势力都是汉室宗亲盘踞!

扬州刘繇、豫州刘宠、荆州刘表、益州刘璋,四大诸侯,势力已经非常微弱了。

朝廷已经有了同时对抗四大诸侯的实力!

天下格局将改变,大一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
若是朝廷出兵,会率先攻打豫州!

所以刘宠才是感受大恐怖的那一个!

说不定过几天他的人头就落地了。

在这种关键的时候,朝廷竟然选择了罢兵!

简直不可思议!

在多方打听之下,刘宠终于确定了一件事,那就是朝廷计划大兴土木。

修建运河,贯通司州与冀州。

刘宠大喜过望!

这意味着,朝廷将没有足够的军费南下!

他又可以苟延残喘了。

于是,他拼命修筑防御工事,加固许县的防御。

反正他的目标就是固守待援!

真正的硬仗,他是打不起的。

没那能耐。

南方诸侯也是如此,积极备战。

唯独朝廷比较安逸,修建运河成为最主要的项目。

马钧从洛阳出发以后,就带着大队人马勘探地形。

其实就是按照地图前进,原本几个月的勘探任务,直接缩短到了一个月以内。

大部分时间都是花费在路途中。

终于确定了白沟、利漕渠的路线,全部记录在案。

其中会占用一些农田,需要给出一定的补偿。

为了提高效率,他们找到当地的县令,查到了农田的归属。

全部记录在案。

以后会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洽谈。

如果仅仅是这些工程,根本花不了一个月时间。

沿途中,马钧还与当地县令商谈了“水利”一事。

也就是说,运河不仅仅提供运输,还要挖掘一些支流出来,灌溉农田。

这些支流需要经过哪里,到底有多长,这些都需要和田地相契。

与县令交谈后,马钧终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。

于是他上书朝廷,将这些繁琐的工作,再次划分下去。

也就是让地方来做。

刘辩一开始担心劳民伤财,最终还是同意了。

马钧并不是在偷懒,而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
兴修水利只是简单的四个字。

然而其中涉及到的水道,恐怕有成千上万条。

处理不好,农户之间会出现纷争。

比如抢水之类的。

所以,在一开始修建的时候,就需要本地的人员参与。

朝廷负责大运河,以及支流的修建。

支流可以覆盖到每一个村庄。

至于怎么从支流引流到农田,就是当地农户的事情了。

若是任由农户自己安排,恐怕又会出幺蛾子。

这就需要当地的县令、里长之类的官员进行协调。

地方想不参与,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干脆也就一起出力!

这个时候,马钧才意识到运河路线的重要之处。

其中截断淇水,改道进入白沟,简直就是神来之笔。

否则以白沟的水量,根本无法支撑运河的运转。

更别提灌溉庄稼了。

对于黄河而言,也不过是少了淇水一条支流,无伤大雅。

刘辩任命傅干为圣使,亲自前往河内郡、魏郡,与当地百姓洽谈补偿问题。

也就是拆迁补偿。

朝廷给出了两个方案,一个是以旱地置换。

假设运河霸占了农户一亩的水田,朝廷就补偿两亩的旱地。

在以前,旱地可以说很不值钱,土地也不够肥沃,很难种植农作物。

现在不同了,玉米和地瓜的推广,降低了对土地的要求。

一般的旱地也能进行农作物的种植,有效地将土地利用起来。

百姓没理由拒绝!

如果要钱财补偿也是可以的,一亩一万钱!

傅干的工作非常顺利,没过多久,就商讨成功了。

百姓纷纷签订契约,生怕朝廷反悔。

历朝历代拆迁,谁会管你啊?

汉武帝为了打造一个皇家猎场,迁徙了几万百姓,什么补偿都没有。

运河是国家工程,百姓就应该无偿奉献!

这种理念也不能说是错误的。

然而终究是损害了一部分百姓的利益。

现在朝廷给出两个选择,对百姓也有了一个交代。

他们没理由阻挠朝廷的工作。

马钧在地图上不断地补充路线,在刘辩的要求下,最基础的图纸工作要包括几点。

路线、运河宽深、从哪里分出支流等等。

还需要考虑水患之类的影响。

天降大雨,连绵不绝的话,如何泄洪。

干旱又怎么引入黄河之水。

这些都是马钧,以及他的团队需要考虑妥当的问题。

刘辩给的最初图纸,只是运河的路线图。

一些细节根本没有。

灌溉田地需要的水龙骨车、风车磨坊等等,都需要建设。

简直就是一条龙服务!

运河惠及数万顷良田,绝非虚言。

勘探去了一个月时间,完善图纸又去了一个月。

整个朝廷都在为此运转。

文武百官都忙碌起来了。

荀攸负责统计的数据,也上报给了刘辩。

之前的俘虏,以及北伐之战中的新俘虏,共计劳役五十万人!

这些人都是管饱就行,朝廷不需要额外花费薪水。

最多支援一些鞋子以及麻布衣服。

所以劳动力还是非常可观的。

为了节省时间,刘辩打算多地一同施工。

这就涉及到了劳力的分配。

其中白沟段的运河最为重要,刘辩交给了马钧负责,统管十五万劳役。

赵云负责监管,领军五万。

利漕渠一段沟通漳水,工程量比较少。

交给蒯良负责,管理十万劳役。

太史慈负责监管,领军三万。

孟津港口负责人为蒯越,管理十万劳役。

高顺负责监管,领军五万。

京师之地,防御需要严谨。

否则让劳役冲击洛阳,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。

治理黄河则是交给了田芳和孟襄,二人都是墨家后人。

监管的将军则是马超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