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六十三章 机会(1 / 1)

朝廷的效率很快。

科举将开的消息,顷刻间传遍了整个洛阳。

刘辩做出决定的刹那,就不容更改了。

科举势在必行。

接下来的安排,还要看庞统、荀攸、徐庶、郭嘉四人。

这四人也没有让刘辩失望,经过统筹计算后,第一波筛选考试定在一个月以后。

大汉的科举和历史上不同,不需要从州郡选拔开始。

因为拥有参加科举资格的州郡英才,已经集中到了洛阳。

朝廷负责出钱养着。

也就是说,士子不会因为缺钱而参加不了科举。

当然,这也是有年限限制的,若是五年之内科举没有成功,朝廷会安排一些吏治的工作给他们,自己养活自己。

官和吏有着很大的区别。

一般科举成功,只要没有太大的过失,或者贪赃枉法之类的行径,官员都是终生制。

这也是朝廷退休人员这么少的原因,要是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当官,起码可以混三四十年。

吏就不同了,他们是负责给官员打下手。

一些地区的小吏很牛,不把官员放在眼里。

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。

能够成为吏的,一般都是当地有权有势之人,也就是豪强。

刘辩想要改革吏治很久了。

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办法,毕竟没有当地豪强的帮助,一个县令能够管理几万人吗?

一看就非常地勉强。

不过刘辩也不是没有办法,官员上任,可以带两名吏,和后世的“师爷”差不多。

如此一来,官员才能更好地掌控地方。

刘辩也不用操心这么多。

科举考不上的人员,也都是人才,好歹识字。

这些人不利用起来,刘辩会良心不安的。

朝廷不仅要培养官员,还需要一批合格的吏,协助管理大汉。

当然,成为了吏以后,也不是没有机会继续参加科举。

只不过需要更多的精力,成功率也会降低很多。

能够进入鸿都门学的才子,都是奔着科举去的。

没人会安心当一名小吏。

因而此次科举的竞争,将会比以往更加恐怖。

大汉各种机构都疯狂运转起来。

大运河是刘辩亲自交代下去的规划,而科举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。

这两件事,都足以动摇国运。

“恭喜孔明,此次科举,恐怕你要夺得前三甲了。”

考试还没有开始,何晏就先给诸葛亮带高帽子了。

“此言差矣,亮的目标可是状元。”

诸葛亮可不知道害羞这两个字怎么写,他可是自比管仲、乐毅的男人。

“呵呵,在军事一途,或许我不如你,可要说到四书五经,孔明你准备好了吗?”何晏挑衅道。

诸葛亮也是一阵头疼,在经文治学方面,他确实差了一筹。

毕竟他学习的,都是治国之道。

儒家里面的之乎者也,他也认真学习了,比一般人都精通。

可是和何晏这种只顾学习的才子相比,诸葛亮显然没有百分百的胜算。

怎么说呢。

诸葛亮相当于全才,军政都十分精通。

何晏会读书!

他的学识,诸葛亮都有点佩服。

然而对于实际应用,何晏的学识没有太大的用处,顶多卖弄一点文采。

诸葛亮的文章也不差,但是也要看情况,真要考试,那当然也是不错的。

可是要夺状元,这很难说。

诸葛亮所擅长的,就不是这个。

建安七子,哪一个文化知识不比诸葛亮厉害?

可惜论到治国、行军作战,这些人加起来,都没有诸葛亮一个人厉害。

“平叔,你可走后门啊,不然我可瞧不起你。”诸葛亮揶揄道。

“哼,你以为陛下是可以收买的吗?就算我跪在姑母坟前哭诉,陛下也不会心疼我一分一毫。”何晏语气中,似乎藏着一些无奈。

诸葛亮也不好意思说什么。

其他人或许不知道,但是他一清二楚,何晏在皇家确实不受待见。

按照何晏的说法,此次他若是名列前茅,说不定还会被人为地压制下来。

因为皇帝不喜。

何晏确实挺悲催的,

“听说此次有两百个名额,以平叔的实力,中举不难,名次这种东西,平叔难道真的在意吗?”诸葛亮笑道。

确实,何晏开始治学以后,秉性有了很大的变化。

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“怀才不遇”,他的性格奔放了许多,但是在待人接物方面,却十分内敛。

读书真的能够让人产生变化。
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庶。

一开始他只是一个游侠,说得难听一天,就是无所事事的混混,还经常打架斗殴。

在所有文臣当中,徐庶的武力是最杰出的,达到了六十多点,可以当一名普通将军了。

可是他却选择了从文,一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

有毅力的人,做什么都会成功。

“此次机会,我不能错过,一旦错过了,等到下次科举,说不定交州和益州都收复了。”诸葛亮感慨道。

留给他的时间,已经不多了。

何晏也知道诸葛亮的雄心壮志,科举之路,只是一个开始罢了。

“孔明,你要走的路,注定艰辛。朝廷中能人太多了,光禄勋荀攸、少府贾诩,以及你的同窗等等,都是当代人杰,想要超过他们,机会渺茫。”

何晏并不是悲观,而是陈述事实。

就算诸葛亮以一己之力,收复了益州,那又怎么样?

功劳能比贾诩等人还大吗?

更何况,征讨益州的主帅,一定是刘辩。

诸葛亮想要独领一军,几乎不可能。

在这样的渺茫机会下,诸葛亮就算把握住了,也很难建功立业。

历史上诸葛亮能够崛起,那是因为刘备给了他一个大舞台。

不然他还会继续在隆中种地。

他们是相互成就。

而现在,刘辩根本不需要给诸葛亮面子。

朝廷人才济济,能够夺取益州的,刘辩一个巴掌都数不过来。

诸葛亮何德何能,能被重用?

他此刻的名声,还不如陆逊、周瑜呢。

周瑜是海军新星,朝廷正在加大力度,组建海军。

陆逊在荆州、扬州,都有实战经验,领导过一次大的战役。

诸葛亮有什么?

读书比较厉害,人也比较自大,自比管仲、乐毅。

其他的才能还没有展露出来。

除了刘辩,恐怕没有人相信诸葛亮的才能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