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南中八姓(1 / 1)

在朝廷需要帮助的时候,南中八姓,竟然没有提供一丁点支持。

刘辩不禁寒心。

不说派遣兵马助阵,可是连向导都没有提供。

这不是藐视朝廷?

诸葛亮在南中地区,多次招揽向导。

可是效果并不怎么好,

这些南中家族,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。

甚至躲起来!

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

看起来没什么罪过,可他们都是汉人啊!

移民实边是为了什么?

不就是为了充实汉人的力量,传播文化。

然而,南中八姓,似乎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,浑然不顾朝廷的死活。

这或许是上一代遗留下来的问题,但刘辩不想管这个。

身为汉人,就必须立场鲜明!

南中八姓,占据着益州极大的资源,却不愿意付出。

刘辩不会容忍这样的家族存在。

“好一个南中八姓!”刘辩动怒了。

“陛下,所为何事?”郭嘉诧异道。

刘辩将文书放下,郭嘉也不客气,直接拿起来阅读。

他没大没小,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
刘辩觉得君臣这样相处,反而轻松愉快一点。

“原来如此,怪不得南中地区如此诡异,竟然是有人操控!”郭嘉恍然大悟。

他早就察觉到了南中地区的异常只是没有往这边想罢了。

“传戏志才!”刘辩命令道。

不久后,戏志才仓惶地赶来,片刻不停。

“臣,参见陛下!”

“对于南中地区,你可调查清楚了?”刘辩道。

“陛下,请稍等!”

不久后,戏志才拿来了南中地区的卷宗。

刘辩浏览后,更加无语。

原来,袁绍和曹操南下的时候,和这些家族达成了协议。

只要他们老老实实,那么双方相安无事。

南中的家族似乎有了“保护伞”,抓住这一点,对什么事都袖手旁观。

雍闿造反,他们既没有提供帮助,也没有落井下石。

就是曹操和袁绍的承诺,给了他们信心。

只要不造反,卸下家族武装,那么就能好好地生活。

如果是一般情况下,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。

毕竟各大家族,都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家里,除了耕种贸易,什么都没有做。

朝廷南征?

他们也不想参与。

这种小是,自然也不用向刘辩汇报。

要是什么事情都说,刘辩自己都会烦死。

大汉这么大,南中八姓只是冰山一角。

想要记住大汉这么多家族,除非刘辩吃饱了撑的。

南中八姓,除了雍闿、朱褒造反,其他人都没有罪过。

可惜他们遇到了刘辩。

郭嘉已经感受到了刘辩的杀气,忍不住劝道:

“陛下,袁绍、曹操两位君侯,已经代表朝廷和南中八姓谈妥了。”

“若是我们反复,恐怕会有损朝廷的威名。”

“放心,朕又岂是滥杀无辜之人?”刘辩反问道。

更何况,如果刘辩真的起了杀心,这些人他都会处理干净。

不过,对于怎么对付南中八姓。

刘辩觉得,应该由他们的态度决定!

要是他们冥顽不灵,刘辩不介意将南中地区,彻底清洗一遍。

什么世家大族,在皇权,以及朝廷面前,都必须靠边站。

“传朕旨意,让诸葛亮的无当飞军停止进军,原地待命!”

“遵旨!”郭嘉连忙拟订文书。

刘辩的这个命令,是防止诸葛亮过入深入。

万一南中八姓,真的被逼反了,阻断运粮要道。

那么诸葛亮的大军,就会遇到危险。

因此,刘辩必须先处理掉这些风险,先会一会南中八姓!

紧接着,刘辩的征召文书,送往了南中。

南中八姓都收到了。

而南中八姓中,以爨家实力最强。

历史上,爨氏以昆川为中心,建立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政权。

又称“爨氏政权”。

哪怕到了隋唐时期,他们都仍然活跃在南中地区,拥有大批部曲。

而爨家这一任家主,是爨习。

爨家原本不姓爨,而是姓班,为班固的后人。

参与移民实边之策后,他们的第一任族长班裘被皇帝赐姓爨。

他们在南蛮地区,非常有威望。

为大汉镇守一方!

历史上,爨家的声势浩大到什么程度呢?

他们踏平了夜郎国,征服所有蛮主。

爨家声威浩荡。

巅峰时期指天为父,指地为母。

更是指人姓爨,划地为爨!

一切都是爨,顺从者以刺爨为证,不服者当场斩杀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爨家的地位,渐渐地没落。

但依旧是南中八姓的带头大哥。

身为当代家主,爨习的压力也很大,每一天都是殚精竭虑。

收到朝廷的文书以后,他更是睡不着觉。

他们虽然和曹操交涉过,谁都不妨碍谁。

可是现在是刘辩亲自下达的圣旨!

意义完全不同了。

“看来是我们爨家,怠慢了这位雄主。”爨习苦笑一声。

刘辩的天威,震慑八方。

爨家理应表示臣服。

只不过爨习抱着多一事,不如少一事的心态,静静地等待朝廷退兵。

为什么呢?

只要朝廷大军一走,他们就能瓜分雍闿、朱褒等人留下的权力空白。

美滋滋得很。

可惜南蛮的战争,将这件事拖延了。

朝廷大军赖着不走。

这对于身为地头蛇的爨家来说,无疑是非常难受的。

现在不仅仅的是难受的问题了。

朝廷的文书下来,他们到底该不该遵守?

原本这场战争,南中八姓是不想参与的。

坐山观虎斗,是最好的选择。

不管是朝廷,还好南蛮,他们都不想得罪!

爨习知道,朝廷一定会取胜,将南蛮痛打一顿。

可是之后呢?

朝廷不可能彻底剿灭南蛮,只能和南蛮和解。

到时候,朝廷大军一退。

南中八姓的地位,岂不是非常尴尬?

得罪南蛮的他们,不仅断了一项贸易财路,而且很容易遭到报复。

朝廷大军回去了,还会管这件事吗?

南中八姓一定会吃亏!

他们的先辈,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打打杀杀,这才形成和南蛮共处的局面。

平时大家井水不犯河水。

有问题,有冲突,坐下来谈判解决。

可是朝廷,直接动用了拳头。

在爨习看来,就是坏了规矩。

因此,南中八姓都不想帮助朝廷,完全就是趟浑水。

于是形成这样诡异的局面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