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说和(下)(1 / 1)

“此次出使,必须谨慎。”

“不知道准备多少金银珠宝才好?”

兀突骨犹豫不决。

因为他不知道,用什么规格的礼仪,来对待大汉。

乌戈国存在很久了。

只不过和大汉的往来,基本上都是商队。

朝贡这种事,他们很久不做了。

强大如贵霜帝国,也要给乌戈国一点面子。

更别提山高皇帝远的大汉了。

“父王,我们是去和大汉皇帝谈事情,又不是表示臣服。”

“干嘛要送礼物?”

兀平坚决反对当大汉的舔狗。

有这功夫,还不如去讨好贵霜帝国。

兀突骨想了想,觉得也是。

要是第一次见面,就送上厚礼。

别人还以为乌戈国好欺负呢!

“好,具体的事情,你自己安排,我只看结果。”兀突骨无所谓地道。

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。

“是,父王!”兀平也非常满意。

他留学归来后,总觉得乌戈国实在是太贫穷落后了。

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,还包括精神上。

不管是国主兀突骨,还是兀平的长兄,在才学方面,都不如他。

渐渐地,兀平也就膨胀起来。

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。

哪怕这个人,是乌戈国国主,是他的父亲。

“你小心谨慎一些,事情办不成不要紧。”

“千万不要树敌!”

这是兀突骨最担心的地方。

自己这个小儿子,非常有傲气。

万一得罪了大汉的官员,甚至得罪大汉皇帝。

这不是给乌戈国添乱吗?

兀突骨要的是三赢局面!

与大汉交好。

收服南蛮。

扩充实力。

如此一来,才能与贵霜帝国掰手腕。

“父王您放心,我知道怎么和大汉打交道。”兀平语气已经有点不耐烦了。

“你自己准备去吧!”

听到这句话,兀平如释重负。

他找到了孟获,需要南蛮派出一个人陪同。

“交给在下。”朵思大王站出来道。

身为南蛮第一智者,他义不容辞。

孟获点点头,没有反对此事。

不过兀平突然提出了一个条件。

“南蛮王统治地方这么多年,怎么也该有一点积蓄吧?”

这是明目张胆地要钱了。

孟获皱起了眉头。

“非常抱歉,我的部族被攻破,钱财都落入大汉手中。”

“真的?难道您没有私藏一点?”兀平瞪大了眼睛。

书中记载。

一般这种“亡国之君”,都会将一部分财富藏起来,用以复国。

孟获真的是憨憨吗?

什么东西都不留的?

“确实没有。”孟获不禁露出苦涩之意。

“哼!真是废物!”

兀平马上变了一张脸,直接给孟获甩脸色。

要不是孟获还有点用,他才懒得和这样的人打交道。

孟获气得脸色通红,要不是阿会喃、董荼那拉住。

他真想一拳打爆兀平的头颅。

没办法。

这里是乌戈国的地盘,乱来的话,很容易被围攻。

“怎么,你想打我?”兀平突然来了兴趣,“这一次,我可是为南蛮奔波,你可要想好了。”

孟获硬生生止住了。

“多谢殿下!”

在说“殿下”两个字的时候,孟获都觉得拗口。

“南蛮就是南蛮,连话都说不好。”兀平鄙视道。

随后,他看向朵思大王,道:“明天一早,立刻出发,不要耽误我的时间。”

朵思大王行了一礼,表示知道了。

等到兀平离开,南蛮众人炸了锅。

“太嚣张了!”孟获一拳打在木桩上。

整个房子都颤抖了一下。

“可不是吗?这家伙的心胸,完全比不上兀突骨!”阿会喃恨恨地道。

刚才兀平完全不把阿会喃放在眼里。

在兀平看来,只有孟获勉强能够和他对话。

和朵思大王说话的态度,更像是命令。

憋屈啊!

可惜,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

孟获是真正感受到人情冷漠了。

他暗暗下定决心,以后南蛮崛起,一定要给乌戈国好看。

臣服?

简直就是笑话!

南蛮强盛的时候,可以打两个乌戈国!

只是南蛮的实力,被大汉削弱得不像话。

孟获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。

翌日,朵思大王早早起来,等候兀平的召见。

可是一直到了中午,兀平才姗姗来迟。

朵思大王脸都黑了。

不过他不敢说什么。

“你好像很不高兴?”兀平讽刺道。

一个连国家都丢了的人,寄人篱下,竟然还有资格不高兴?

兀平非常崇拜贵霜帝国,甚至想要做贵霜的附庸。

但是这不代表着,他不爱乌戈国。

因为他知道,一旦失去了乌戈国,他和平民没有任何区别。

依附贵霜帝国,也仅仅是为了更加强大。

借助贵霜帝国的力量,灭了附近几个国家,扩张自己的势力。

只不过这一切,不被兀突骨理解罢了。

“殿下,我没有不高兴。”朵思大王换上了笑脸,恭敬地道。

“那就好。”兀平装模作样地点点头。

“听说我要离开乌戈国,出使大汉,昨晚几个小妾太热情了。”

兀平不解释还好。

这一解释,简直就是在扇朵思大王的脸。

偏偏后者还不好反抗。

“都准备好了吗?出发!”

兀平一声令下,上千人的使团,开始行动起来。

使团队伍并没有隐藏踪迹,几天后遇到了大汉的斥候部队。

负责探路的马岱,非常吃惊。

乌戈国竟然派来了使团?

他不敢擅自做主,立刻向刘辩汇报。

“乌戈国使团?”刘辩突然来了兴趣,“他们有没有说,为何事而来?”

负责通风报信的斥候,一下子怔住。

刘辩无语了。

这种时候,马岱应该探查使团的目的,怎么也要旁敲侧击吧?

可惜这项工作,似乎没有做好。

马岱应该是没有接触过使团,一下子慌乱了,没有了主心骨。

刘辩想了想,命令道:“孝直,你去一趟,迎接使团,看看乌戈国到底想干什么。”

“臣领旨!”法正拱手道。

果然,不管做什么事,都不能离开谋士。

将军们做事,太毛毛躁躁了。

刘辩不可能直接接见使团的,他必须留有一些时间,来做出应对。

因此,先派臣子探路,是最好的选择。

法正足智多谋,年轻有为,派他去正好合适。

至于诸葛亮,身份地位比较高,已经不适合担任这种跑腿的工作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