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晋升(1 / 1)

更无奈的是。

刘辩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。

或许最合适的人选,就是郭嘉了。

这个人,咸鱼一条,能够给出中肯的建议。

不过嘛。

还是有一点不妥。

郭嘉出身颖川,和颖川派走得太近。

若是为了避嫌,将一些荀攸、荀彧、钟繇等人排除在外,不太公平。

刘辩思来想去,觉得这个人事任命,只能他亲自安排。

就目前而言,三公九卿,已经是位极人臣。

没有更高的职位了。

丞相不过是刘辩弄出来玩玩,不可能继承下去。

这样就有些麻烦了。

此次人事任命,恐怕十几二十年,都不会有变化。

刘辩也不得不慎重起来。

大汉实在太大了,人才济济。

但尤其突出的,能够服众位列三公,也就那么几个。

刘玄德是不可能了。

刘辩不会让宗族强大起来。

曹操和袁绍,倒是可以考虑。

不过嘛。

二人都驻守边疆,不适合担任三公。

毕竟三公是百官之首,必须坐镇朝堂。

刘辩若是远征,也需要靠谱的大臣辅佐太子。

而且,刘辩的国策,一直都是“强中央”。

曹操和袁绍,都是边军的代表人物。

刘辩欣赏他们的野心,所以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
既然如此安排了,他们和朝堂的距离,还是远一点好。

然而,刘辩又不能疏远他们之间的关系。

甚至还需要小心地维持。

综合起来,刘辩心中,已经有了答案。

他命祢衡草拟奏折,准备来一个石破天惊!

“封曹操为魏侯,袁绍为淮南侯,均为列侯!”

祢衡瞳孔一缩,里面藏着震惊。

不过他没有多说什么,而是根据刘辩的要求,记录了下来。

接下来,就是三公的人选了。

说实话,刘辩还是挺为难的。

毕竟每个人,都是名流青史的人物。

考虑到资历问题。

刘辩决定将贾诩提拔上来。

身为少府的他,没少帮刘辩的忙。

很多时候,都是他主持处理政事。

刘辩不过是给了贾诩应得的荣耀。

至于接下来的两个人选,刘辩还真不好拿捏。

庞统、徐庶、诸葛亮、郭嘉等人的才能肯定够了。

然而,刘辩要考虑到方方面面。

诸葛亮刚通过科举,刘辩已经是破格提拔了。

要是一下子提升到三公,恐怕会有很多人不服。

大司农周忠倒是挺合适的,只不过他的能力一般般。

想了想,刘辩还是选择了郭嘉,平衡一下颖川派。

咸鱼又怎么样?

在关键时刻,也是有妙用的。

最后一人,刘辩敲定了庞统!

庞统是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,而且通习兵事。

当个太尉,肯定不成问题。

并非庞统的能力超过了诸葛亮,而是他最适合坐镇洛阳。

诸葛亮要是担任了太尉,那么他以后很难继续领军出征了。

于是,三公的人选变成了:

贾诩担任司徒。

郭嘉担任司空。

庞统担任太尉。

但为了平衡诸葛亮、陆逊、周瑜等青年才俊。

刘辩也不吝赏赐。

诸葛亮先给一个“武侯”,陆逊为“江陵侯”,周瑜为“平虏侯”。

其中诸葛亮的评价,当然是最高的。

他一个儒将,却拿了“武侯”的称号,不知道会得罪多少人。

不过刘辩相信,诸葛亮会处理好这一切。

剩下的九卿,刘辩也有所安排。

陈珪、韦端、周忠等人,也该下台了。

不然年轻人怎么上位?

刘辩要动,就要彻底!

换血又何妨?

荀攸已经位列光禄勋,九卿之一,最有实力竞争三公。

可惜刘辩压了一压,导致荀攸错过。

为了弥补这一点,刘辩决定将荀彧召回来。

于是,九卿的人选变成了:荀攸、荀彧、钟繇、程昱、徐庶、法正、鲁肃、陆逊、刘晔。

如此安排下来,颖川派的实力,还是非常强劲的。

不过刘辩首先考虑的是才能、忠诚。

至于颖川派的存在,不过是抱团取暖罢了。

影响不到刘辩的安排!

荀彧、荀攸不必说了,叔至二人都是能臣。

钟繇担任并州刺史,也有很长的时间了。

他任劳任怨,将并州打理得很好,刘辩给他一个机会回归朝堂,并不过分。

三人都是出身颖川,再加上一个郭嘉,确实了不得。

程昱之前的职务为兖州刺史,一直任劳任怨,刘辩非常欣赏。

在这些人之中,最具有争议的还是法正、鲁肃、刘晔三人。

鲁肃被发掘出来不久,他缺乏的是足够的机遇。

只要刘辩提供平台,任何事情鲁肃都能做好。

法正是刘辩从益州带回来了,一下子被提拔到九卿。

任何人都想象不到!

不过刘辩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,没人敢反对。

反倒是法正受宠若惊。

怎么一下子就成为了九卿?

可惜刘辩懒得解释。

至于刘晔,当然是为了管理匠人。

在刘辩的推动下,大汉匠人的待遇,越来越好。

同时,科技创新变得更加重要。

刘晔在没有系统的帮助下,都能折腾出小霹雳车。

在“制作”方面,他有很大的天赋、才能。

刘辩最看重刘晔的“高瞻远瞩”。

他能够很快地掌控制作行业,对一些产业的发展,有着深刻的认知。

甚至能够准确地“预言”。

这种能力,不需要多么地精通匠人的活计,但他会清楚地知道,什么发明是特别有用的!

匠人该往哪方面研究、发展、创新,刘晔能够很好地掌控节奏。

九卿之位,怎么也要留他一个。

这个人的眼光贼好。

名单公布以后,祢衡看着都不得劲。

里面老多新人了。

可想而知,一旦公布出去,会引发多么大的轰动。

三公九卿,几乎完全换血啊!

上一次朝廷如此大动干戈,还是董卓伏诛的时候。

“陛下,您考虑妥当了吗?”祢衡不敢掉以轻心,认真地询问着。

“就按照这个名单,拟订圣旨吧?”

“遵旨!”祢衡神色有些无奈。

至于将军的军衔,也有所变动。

曹操、袁绍提升为卫将军。

除了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,这已经是最大的军衔了。

吕布为前将军,赵云晋升为后将军。

余者皆有晋级、赏赐。

刘辩仿佛将大汉“血洗”一遍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