嫁双骄 第201节(1 / 1)

听见动静,莲花台前的道士也站了起来,扬着笑脸转过身,似要热情地打一声招呼,又在看清场面之后笑容一僵,有些局促地搓着手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

还是太子首先唤道:“师父,情况如何?”

通达道人才重新展开笑脸,亲切应道:“哎!为师在!情况——还算可以吧,为师暂且制住了这个妖道,就是这个家伙冥顽不灵,怎么都不肯认罪——”

莲花台上,被绳索捆缚的道士抬起头,开口道:“贫道无罪,何来认罪?”

众人方才看清,那身着紫金道袍的道士,原来是神妙真人。

和无法言语的圣上一样,此时此刻的真人,也失却了往日的威风,被五花大绑在莲花台上,形容狼狈,很明显成为了阶下囚。

然而,他的神情却没有丝毫惊慌,目光平稳,嘴角含着从容镇定的笑意,跪姿笔挺,须发飘飘,展露出几许仙风道骨的意味。

“太子殿下!”神妙真人遥声呼道,“敢问殿下,贫道何罪之有?”

太子面无表情。

他冷冷淡淡地开口。

“真人之罪,罪在几重。”

“其一,妄言吉凶,擅定生死,以人祭天,构杀众生。”

“其二,分骨肉,离兄弟,间父子,祸乱人伦。”

“其三,弄虚作假,招摇撞骗,以毒丸充仙丹,猛药作良方,谋害天子。”

“这几条罪,无一不是离经叛道的大罪,妖邪之术也不过如此,真人竟还敢装作无辜,询问孤何罪之有?”

神妙真人缓缓笑将起来。

“殿下此言,是说给贫道听的,还是在场的其他人?倘若殿下果真这般作想,那么,便请殿下容贫道为自己辩驳一番——”

他陡然提高声音,仰起头,似对天发誓一般,高声而语。

“我施不空所做的桩桩件件,都是为了天下百姓!”

“祭皇子,一为祈雨,化解旱灾,二为诛暴,消隐战火!”

“此间双生皇子,并非预为不祥,而是本就不祥!若让二者平安长大,定会导致民不聊生,哀鸿遍野!择一弃之,余一取之,方能长久!”

“弟子得天尊降示,为了避免这生灵涂炭的未来,方才入世,做下此遭——”

说到这里,神妙真人忽然收了慷慨激昂的语调,变得平静。

“弟子曾对天发誓,只要能让百姓得安,盛世太平,纵使背上千古骂名,也在所不惜。”

“如今,众生双目蒙尘,看不清因果,误以为贫道行恶,要替天行道,那贫道便认了这恶,让众生行了这道吧!”

“只望从今往后,不再有不祥出世,众生皆可得善果——”

他缓缓闭目,悠长念出一声道号。

“天尊慈悲——”

第216章

这话一出, 太子妃立时微微变了颜色。

通达道人更是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,叫骂道:“好你个施不空!我说你刚才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呢,原来是在这里等着!”

“你这颠倒阴阳的功夫, 可真是比你的道行还要深!简直丢道门的脸!你——你不要以为像这样惺惺作态, 就能混淆是非, 骗过大家!”

骂完,他还不解气,抑或是担心真有人被蒙蔽,当下竖起三指, 大声道:“就你会对天发誓啊?我陈至微也会!”

“天尊在上,弟子陈至微敬启,今日在此诛妖道, 荡邪气, 还三清, 如有虚假,愿受雷刑, 损魂魄,离功德,沉苦海!”

铮铮誓言回荡在莲花台上,让本就沉默的群臣益发不敢出声。

诚然, 神妙真人的一番话语,听起来慷慨激昂、恢宏大气, 仿佛太子居心叵测, 在故意误导群臣,污蔑他的清白。

而他纵使蒙受不白之冤, 也不愿伤害众生,宁可引颈受戮, 还世间一个太平清静,表现出好一派悲天悯人的模样。

但在此时此刻,此情此景之下,无论他说什么,结果都不会有任何改变。

因为每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太子——要定了神妙真人的性命!

遑论通达道人紧随其后,这一番指天咒地的誓言,就更加没有多少份量了。

太子沉默片刻,倏然一笑。

笑声很轻,却听得群臣心惊肉跳,直觉有大事要发生。

“真人的这份胸怀,孤十分钦佩。”他缓缓道,“既如此,便让上天来定论,真人到底是善是恶,是对是错吧。”

他扬声命令:“架柴!”

锦衣卫闻声而动,不过眨眼之间,就在莲花台周围垒起了几层木柴。

丝丝凉风携着海池的水意吹来,吹拂过每个人的身上。

在这阵幽幽凉凉的微风中,太子平缓而语:“当年,真人也是这般,在这莲花台上架起了柴,以所谓真火加诸兄长之身,献祭天下。”

“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时辰,烧得兄长尸骨无存,莲花台却完好无损,引得父皇啧啧称奇,叹然喟曰,真乃世外高人。”

“今日,孤便效仿真人壮举,以这熊熊烈火,来验一验真人的善恶。”

“——点火!”

火舌随风而起,沿着木柴迅速往上窜,很快包围住了整座莲花台。

神妙真人被捆绑在烈火中央,火光将其映照得脸庞通红,却仍旧不改颜色。

他高声道:“贫道还是那句话,所做的一切,皆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!贫道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,坦坦荡荡,光明磊落!”

“诸位大人双目蒙尘,看不清楚,贫道不怪你们!只要天道看在眼里,就不会让贫道葬身在这烈火之中!”

他仰头长道:“天尊慈悲——”

伴随着他的这声话语落下,天空竟真的起了变化!

只见乌云滚滚而生,遮挡住万里晴空,刮起黑压压一阵大风!

刹那间,暴雨倾盆而下,浇熄了大半烈火!

群臣悚然震惊!

有胆小的,遭逢这兜头淋下的暴雨,连抹一把脸都不敢,两股战战地颤声道:“天、天尊显灵了!真人、真人是无罪的——殿下——”

更有甚者,在听见隐隐传来的海浪拍岸声时,直接噗通一下跪倒在地,叩头祈祷不歇:“天尊饶命!天尊饶命!……”

还有胆量大一点的臣子,选择谏言:“请殿下、请殿下收回成命!若不然,我等、我等恐怕会葬身在这蓬莱岛上——”

不远处,半躺半坐着的圣上神情激动,含混不清地喊着什么。

一片混乱中,神妙真人笑容舒缓,从容坐在莲花台上,迎接这天降的甘霖。

也有人维持着镇定,只露出稍许惊疑之色,如许太师、大理寺卿等。

还有锦衣卫,仍然按刀侍立,听候吩咐,仿佛没有听见神妙真人的话,也没有落着这阵暴雨。

倒是通达道人有些傻眼,仰头望着乌云遮顶的天,喃喃:“居然还真给他召来了雨……这是哪门哪派的祈雨之法,这么灵验……?”

太子妃稍显紧张,低声唤道:“夫君,师父……”

太子神色镇定,示意宫侍,只需给太子妃撑伞就好。

他自己则立在风雨之中,冷然孤傲,似一株不肯折弯的青竹。

雨水自他的脸庞滑落,衬得他的眉眼冷如锋刃。

他看向闭目淋雨的神妙真人,缓缓开口。

声音不高不低,却清晰地传进每个人的耳里,压制住了混乱。

“真人果然有祈雨之能,让孤大开眼界。只不过,若这大雨当真为甘霖,是天尊为了救真人的性命而降下,如何没有浇熄全部的火焰,而残留下了部分?”

众人随着他的话看向莲花台。

只见高台周围,仍有零星火苗在风雨中摇曳,久久不熄。

水灭火,照理,这倾盆大雨降下来,莲花台上的大火,应当一处不留,却留下了这么几处,着实使人惊奇。

昏暗黑沉的风雨中,火光温暖明亮,对比鲜明,好似这降下的大雨,乃是妖异之水,而火苗本身,才是荡清天地的三昧真火。

发现了这一点,部分臣子就不那么不安了。

太子继续道:“恐怕,这雨并非天尊所降,而是真人施法招来的吧。”

“妖邪之水,自然灭不了真火。”

神妙真人盘腿而坐,不言不语,置若未闻。

太子没有生恼,平静道:“看来,孤只能学着真人,问一问天了。”

北镇抚使适时地递上弓箭。

太子接过,握住箭镞,掌心割开一道伤口,顺着箭身向下,涂抹一线鲜血。

他缓缓弯弓搭箭——

“倘若天尊睁眼,便让孤以血为媒,了结这一切——”

箭矢破空而去,带出一缕弧光。

那光芒明亮而艳丽,在狂风暴雨中如流星坠入莲花台,点燃无数星火。

霎时,火焰熊熊而起!

群臣震撼不已。

圣上惊目而望。

神妙真人也没了镇定之色,脸庞在火焰中扭曲,变得惊慌失措起来。

“这、这不可能!怎么可能——”

他试图挣扎逃跑,但被绳索牢牢捆缚在原地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朝自己逼近。

终于,他惶惶高喊道:“殿下!殿下不能杀了贫道!贫道知晓许多天机!比殿下知晓的更多!贫道愿为殿下效劳!”

“殿下能有奇遇,说明得天道厚爱,加上贫道的帮助,殿下一定能——”

书页/目录